“民以食為天,糧穩天下安”,糧食安全一直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沙田鎮作為歷史上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向來重視糧食保護,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通過一系列有效舉措,推動鄉村特色產業振興發展,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的“糧袋子”,確保糧食生產穩定與安全,為“百千萬工程”提速增效提供堅實要素保障。
晚稻開鐮收割,又是一年好“豐”景
秋高氣爽時節,稻谷飄香,沙田迎來了晚稻收割季。農戶們趁著晴好天氣開鐮收割,田間地頭呈現出一片繁忙的豐收景象。
“我們今年在穗豐年區種了將近150畝水稻,兩臺收割機同時作業,這兩天就能全部收割完,預計畝產大概400公斤,總產量預計接近60噸。”穗豐年村的一位農戶滿臉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興奮地說道。
2024年,全鎮早晚造種植水稻面積達1039畝,預計全年水稻產量約400噸,折算平均畝產約385公斤。這一成果不僅得益于農業科技的進步和政策的扶持,更離不開廣大農民的辛勤付出與不懈努力。種糧專業戶梁樹有參加東莞市“2024年早稻高產競賽活動”,以畝產水稻541公斤榮獲全市一等獎,鎮農林水務局獲得市“優秀種植指導獎”。
聚焦糧食安全,守護人民的“糧袋子”
近年來,沙田鎮聚焦糧食安全,實施農業支持政策,發放涉農涉漁補助資金,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全力保障糧食安全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想方設法讓農民的“荷包”鼓起來。
2024年,沙田鎮落實各級支農惠農政策,切實支持糧食生產和農業發展,累計發放各項涉農涉漁補助資金1224萬多元;推行農業政策性保險,有效發揮政策支持作用,轉移農業生產風險。
同時,沙田不斷加強種糧保護與利用,與2022年相比,2024年種糧面積增長了近20%,種糧面積持續穩定增加,守護人民的“糧袋子”,切實保障糧食生產的可持續性,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注入強大動力。
持續做優特色農產品,發展高質量特色農業
沙田鎮農耕文化歷史悠久,除了水稻種植,還注重品牌建設,挖掘地域優勢,持續做優特色農產品,提升農產品的品牌競爭力。進入冬季,沙田鎮的田間地頭隨處可見甘蔗。目前,沙田甘蔗種植面積達到95畝,產量達到665噸,平均畝產達到7000公斤,成為沙田鎮重要的經濟作物。
此外,沙田打響甘蔗、蓮藕、花生、水稻“沙田四寶”品牌,通過注冊商標等方式,進一步保護特色農產品的知識產權和品牌形象,提高沙田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漁業發展也是確保糧食安全的重要方面。由于水資源和漁業資源豐富,沙田的水產品迎來了發展契機。目前,水產養殖是沙田鎮主要的農業產業之一,魚塘養殖面積約占全鎮農業生產總面積的一半,同時沙田鎮也是東莞市水產養殖的主要鎮區。
在穗豐年水道旁的一處水產養殖基地,培育著一種罕見的特色品種——軟骨鯽。軟骨鯽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深受不少市民喜愛。在政策措施的支持推動下,穗豐年村是沙田鎮水產養殖戶數最多的村之一,除了農業部門開展技術幫扶外,各種扶持政策和補貼也讓農民發展高質量特色農業的信心更加堅定。
在金黃的稻田與充滿希望的田野間,沙田鎮將以更堅定的步伐、更務實的行動,堅守糧食安全底線,不斷探索和創新糧食安全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為推進“百千萬工程”聚勢賦能,為構建更高水平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貢獻力量。
來源:東莞沙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