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16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利馬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晤。(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據新華社利馬11月16日消息(記者韓墨 楊依軍),當地時間11月16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利馬和美國總統拜登進行了會晤。
習近平指出,過去4年里,中美關系雖經歷了諸多起伏,但也開展了對話與合作,總體保持了穩定。雙方指導團隊通過磋商明確了中美關系的一些指導原則,共同推動兩國對話與合作重新回到正軌,恢復并新建了20多個溝通機制,在外交、安全、經貿、財政、金融、軍隊、禁毒、執法、農業、氣候變化、人文等眾多領域取得了積極成效。
過去4年的經驗值得深入總結,啟示也需要牢牢記取,至少有以下幾點。
一是要有正確的戰略認知。“修昔底德陷阱”并非歷史的必然,“新冷戰”既打不得也贏不了,對中國進行遏制既不明智也不可取,更不會得逞。
二是要言出必行。人若無信則難以立足。中方一直都是說到做到,但倘若美方總是言行不一,這對美國的形象極為不利,也會損害雙方的互信。
三是要平等對待。中美作為兩個大國進行交往,任何一方都不能按照自身意愿去改造對方,也不能憑借所謂“實力地位”去壓制對方,更不能為了保持本國的領先地位而剝奪對方正當的發展權利。
四是不能觸碰紅線和底線。中美是兩個大國,存在一些矛盾分歧在所難免,但絕不能損害彼此的核心利益,更不能引發沖突對抗。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是雙邊關系的政治基石,必須嚴格遵守。臺灣問題、民主人權、道路制度、發展權利是中方的4條紅線,不容挑戰。這些是中美關系至關重要的防護欄和安全網。
五是要加強對話與合作。在當前形勢下,中美兩國的共同利益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更多了。無論是在經貿、農業、禁毒、執法、公共衛生等領域,還是在應對氣候變化、人工智能等全球性挑戰,以及處理國際熱點問題上,都需要中美攜手合作。中美雙方應增加合作項目,擴大合作成果,實現合作共贏。
六是要回應民眾期待。發展中美關系應始終以兩國人民的福祉為出發點,凝聚兩國人民的力量。中美雙方要為兩國人員往來和人文交流創造有利條件,排除干擾和阻礙,避免人為制造“寒蟬效應”。
七是要展現大國擔當。中美兩國應時刻關注人類的前途命運,為世界和平貢獻力量,為全球提供公共產品,為世界團結發揮積極作用,包括開展良性互動、避免相互消耗、不脅迫其他國家選邊站隊。
習近平強調,中美關系的發展歷程充分印證了中美建交45年來的經驗和啟示。如果兩國成為伙伴,求同存異,中美關系就能取得長足發展;如果將對方視為對手,進行惡性競爭,中美關系就會遭遇波折甚至倒退。當今世界動蕩不安、沖突不斷,人類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大國競爭不應成為時代的主流,團結協作才能共同克服困難?!懊撱^斷鏈”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互利合作才能實現共同發展?!靶≡焊邏Α辈皇谴髧鴳械淖鳛椋_放共享才能造福人類。中美關系的穩定發展不僅關系到兩國人民,也關系到人類的前途命運。中美雙方要繼續探索兩個大國正確的相處之道,實現中美兩國在這個星球上的長期和平共處,為世界增添更多確定性、傳遞更多正能量。
習近平強調,中方致力于推動中美關系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沒有改變,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處理中美關系的立場沒有改變,堅定維護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決心沒有改變,延續中美人民傳統友誼的愿望沒有改變。中方愿意同美方繼續保持對話、拓展合作、管控分歧,延續中美關系來之不易的企穩態勢。
習近平就臺灣、經貿科技、網絡安全、南海、烏克蘭危機和朝鮮半島等問題闡述了中方立場。
習近平強調,“臺獨”分裂行徑與臺海和平穩定完全相悖。美方若想維護臺海和平,關鍵在于認清賴清德和民進黨當局的“臺獨”本質,謹慎處理臺灣問題,明確反對“臺獨”,支持中國和平統一。
中國人民的發展權利不容剝奪和忽視。各國都有維護國家安全的需求,但不能隨意擴大國家安全概念,更不能以此為借口對其他國家進行惡意限制和打壓。
所謂中國實施網絡攻擊,既缺乏證據,也毫無道理。中方本身就是國際網絡攻擊的受害者,一貫反對并打擊任何形式的網絡攻擊。
中方堅決捍衛南海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當事方通過對話協商始終是管控南海爭議的最佳途徑。美國不應介入有關南沙島礁的雙邊爭議,不應縱容和支持挑釁行為。
中方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和行動始終光明磊落,一直積極進行穿梭斡旋、勸和促談,為和平而努力,為推動局勢降溫而付出行動。中方不會允許朝鮮半島發生戰爭和動亂,不會坐視中國的戰略安全和核心利益受到威脅。
當地時間11月16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利馬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晤。(新華社記者 丁林 攝)
拜登表示,美中關系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不僅關系到兩國人民,也關系到世界的未來。確保美中競爭不演變為沖突,是美中兩國政府對兩國人民和世界應盡的責任。過去4年,美中雙方共同努力恢復和新建了一些對話和溝通渠道,雙方外交和安全團隊保持著經常性的戰略溝通,開展了坦誠深入的對話,對增進雙方相互了解起到了積極作用。特別是自一年前在舊金山會晤以來,雙方在軍事、禁毒、執法、人工智能、氣候變化、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果。美中雙方相互支持對方主辦2026年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和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這彰顯了美中合作能為人民帶來福祉。美國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系來反對中國,不支持“臺灣獨立”,不尋求與中國發生沖突,不會利用臺灣問題與中國競爭。美方也將繼續奉行一個中國政策。美方愿意在過渡期同中方加強溝通對話,增進彼此的相互認知,負責任地管控分歧。
兩國元首重申了雙方就中美關系指導原則達成的7點共識,即相互尊重、和平共處、保持溝通、防止沖突、恪守《聯合國憲章》、在有共同利益的領域開展合作、負責任管控雙邊關系中的競爭因素。雙方愿意秉持這些原則,繼續穩定中美關系,實現平穩過渡。
兩國元首高度評價了中美戰略溝通、外交安全團隊經常性接觸、兩軍、經貿、金融等領域對話機制的重要作用,同意繼續保持溝通的良好態勢,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兩國元首回顧了舊金山會晤以來禁毒、氣候變化、人工智能、人文交流等領域對話合作取得的積極進展。
兩國元首認為,雙方就人工智能治理進行了坦誠且富有建設性的對話,在聯合國大會上相互聯署了各自關于人工智能的決議,確認有必要加強國際合作,推動人工智能向善普惠,應確保由人類掌控核武器使用的決定權。
兩國元首都認為,此次會晤坦誠深入且具有建設性,愿意繼續保持溝通聯系。
蔡奇、王毅等參加了會見。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