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植樹添綠的好時節,洪梅鎮積極投身綠美建設。今年以來,洪梅鎮始終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省委、市委關于深入推進綠美生態建設的部署要求,大力推進綠美生態建設工作。抓住春季植樹的“黃金期”,洪梅鎮上下齊心協力開展2024年全民義務植樹活動,計劃種植苗木4000余株,為“百千萬工程”的加速推進助力。
植樹添綠煥生機 共繪綠美新畫卷
為全方位推動綠美生態建設,在“黨建紅”引領“鄉村綠”的指引下,洪梅鎮成立了鄉村綠化工作專班,制定詳細的清單計劃,并實行“周調度、月通報”的工作制度,指導各村做好2024年鄉村綠化工作規劃。今年以來,結合省“五個一”和村莊“五邊”“四旁”工作要求,鎮內各村將村莊范圍內的綠化項目納入農村人居環境管護機制,明確職能部門和運行管理單位的責任,將綠化管護納入行政村網格化管理,把綠化任務和管護責任細分到網格、落實到人。截至目前,共制定圩鎮綠化工程項目2個,鄉村綠化工程項目25個。
2月4日,洪梅鎮開展2024年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暨“綠美莞邑 黨員先行”主題黨日活動,正式拉開了全鎮植樹工作的帷幕。此次活動精心挑選了150株秋楓樹苗,為鎮華技達路兩邊增添了綠意。隨后,在3月12日植樹節期間,金色水鄉稻田公園再次掀起植樹熱潮,眾多黨員志愿者、少先隊員、團委志愿者們共同種下桃、李、人面子、紫花風鈴木、細葉欖仁等苗木120株。一株株新苗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為洪梅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
在植樹活動的熱潮中,廣大領導干部以身作則,與群眾一起揮鍬鏟土、培土圍堰、提水澆灌,共同種下一株株樹苗,以實際行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社會力量齊參與 共建綠美“主題林”
為提升鄉村綠化品質,洪梅鎮在增加綠量、提高綠質、增強綠效方面持續發力,大力宣傳全民義務植樹的公益性,積極傳播綠色文化。今年3月,洪梅鎮發布了《洪梅鎮2024年全民義務植樹慈善募捐活動方案》,借助“千企幫千鎮、萬企興萬村”“6·30”助力鄉村振興暨東莞慈善日等活動,積極引導鎮內單位、企業以及外出創業的鄉賢和個人通過捐資捐物、認種認養等方式,參與家鄉的綠化美化工作,累計收到募捐金額約81萬元。
利用全民義務植樹慈善募捐資金,洪梅鎮發動全鎮統一戰線成員、婦女、青少年、工會會員等積極參與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建設一片“主題林”,加速形成綠美多元資金保障網。陽春三月,洪梅鎮統戰辦聯合鎮林長辦,組織統一戰線各界代表人士在洪梅鎮烏沙村洲仔公園開展共植“同心林”、“僑心林”義務植樹活動。臺商協會洪梅分會、香港東莞洪梅同鄉會、內聯會、新階聯代表等60人,精心栽種了200株黃花風鈴木,共同激發“綠美動力”,撬動公益力量,以“綠”賦能“百千萬工程”。此外,鎮黨建辦、團委、婦聯、總工會等部門也迅速行動、持續發力,組織開展了“先鋒林”“青年林”“巾幗林”“工會林”等主題林種植活動,為綠美洪梅建設助力。
加快示范點建設 賦能“百千萬工程”
黃坤明書記在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中強調,要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在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廣東樣板上取得新突破,精準發力植綠護綠擴綠,持續用力減污節約降碳,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打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有效轉化通道,讓綠色成為廣東的鮮明底色和重要特征。
洪梅鎮及時響應省、市相關工作部署,實施洪屋渦水道金色水鄉稻田項目,并成功入選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該項目位于洪屋渦村蒗洲和本洲,規劃面積約3118畝,土地性質主要為農保地和一般農地。結合洪梅鎮鄉村振興、“百千萬工程”、綠美生態建設的工作部署,項目著重依托水利堤防和河岸,多節點提升濱水景觀,加強濱水岸線與金色水鄉稻田的聯系,完善金色水鄉稻田沿線的公共設施,對沿線園林綠化進行提升,打造碧道稻田綜合體景觀帶。同時,項目依托片區的資源優勢,全面提升洪屋渦水道一河兩岸生活生態典型帶兩側約12公頃、15公里的景觀風貌和綠化美化程度,打通了洪屋渦水道中東海大橋至沉力沙段3.8公里碧道,以碧道串聯東莞西站洪梅單元拆遷安置房、商業街、洪梅市民中心、洪梅醫院護理院、典型村“一村一品”項目、莫萃華故居、東莞市黨史學習教育中心、金色水鄉稻田公園、水鄉產業創新中心、梅沙大橋、東莞西站等重要節點,打造綠美通道、綠美公園,持續改善水生態、帶動水經濟,進一步完善了綠道、步道、碧道慢行網絡系統。
據了解,項目一期投入約3600萬元用于出入口兩側地塊景觀提升、道路溝渠硬底化改造,新建露營地、通行橋、親水平臺、休息平臺、廊架及平臺、水車等工程建設。截至目前,金色水鄉稻田項目一期工程施工進度已完成75%,農地統籌已完成四分之一,農地種植已完成100%,綠化種植已完成79%。
金色水鄉稻田公園預計今年能基本建成,通過完善生產設施建設、提升景觀環境、統籌經營等手段,逐步培育壯大休閑旅游、特色農業等新業態,充分彰顯嶺南水鄉和四季生態稻田特色,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洪屋渦村建成宜居宜游宜業的嶺南水韻紅色休閑鄉村。
著力見縫插綠 擦亮綠美鄉村
近兩年,洪梅鎮將鄉村風貌作為人居環境整治的切入點和發力點,努力提升鄉村文化內涵,加大“見縫插綠、留白增綠、補植增綠、應綠盡綠”的力度,打造“推窗見田、開門見綠”的鄉村美景。利用村居房前屋后整治出來的閑置土地打造“四小園”(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增加綠化面積,大力提升鄉村“顏值”。去年,洪梅鎮各村(社區)已建成160個“四小園”和5個碧塘。
2024年,洪梅鎮將繼續建設“四小園”25個,在質量上追求精益求精,力求為市民打造一個更加舒適、美觀、生態的休閑空間。
栽一株樹苗,添一抹綠色。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它不僅滋養著人們的身心健康,為群眾提供宜居宜業的空間,更是推動經濟綠色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接下來,洪梅鎮將繼續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和綠美洪梅生態建設工作,落實鎮村綠化工程,持續推動鎮容村貌增“顏”提“質”,加快建成金色水鄉稻田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洪屋渦水道一河兩岸生活生態典型帶,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
綠美示范帶 ·洪梅鎮
典型路線:金色水鄉稻田→洪屋渦水道碧道→烏沙洲仔公園
推薦理由:該路線位于洪梅鎮洪屋渦村和烏沙村,兩村均為洪梅鎮“百千萬工程”典型村。金色水鄉稻田項目作為洪梅鎮洪屋渦水道一河兩岸生活生態特色示范帶重要生態節點,擬結合鄉村振興、“百千萬工程”、綠美東莞生態建設的戰略安排,融合當地紅色文化、水鄉文化資源,打造成以稻田種植為主要功能,集農業生產生態融合、觀光體驗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項目。烏沙洲仔公園按照“建一個工程、成一處風景,傳一段歷史、護一地文化,強一村治理、優一方環境”的工作思路,助力烏沙村全力打造宜居水美鄉村。
來源:水鄉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