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一”勞動節期間,橫瀝農技中心接到了一位農戶打來的求助電話。該農戶家中的一頭母牛出現了難產的跡象,希望獸醫技術人員能夠前往幫忙救治。接到電話后,橫瀝農技中心迅速行動,立即派出了農技“輕騎兵”趕赴現場,展開技術救治工作,全力助力母牛順利產仔。
到達現場后,技術人員徒手對母牛進行產道檢查。經過仔細檢查,確認母牛難產是由于牛仔胎位不正所導致的。于是,技術人員憑借專業的技能和豐富的經驗,用手慢慢地矯正胎位。經過一段時間堅持不懈的努力,母牛最終順利產下了牛仔。
母牛產仔后,技術人員并沒有放松。他們馬上幫犢牛擦干身體,將其挪放到溫室環境中,還為犢牛鋪草蓋被,以保持其體溫。這樣做的目的是改善犢牛體內的循環和代謝,提高它的成活率。此外,技術人員還特意叮囑農戶,在接下來的幾日里要經常翻動犢牛的軀體,并輕輕為其按摩,從而促使犢牛外周血液循環暢通。
考慮到犢牛的吸吮反射很微弱,技術人員反復用溫熱的初乳滋潤犢牛的口腔,加大誘導力度,幫助犢牛建立起吸吮條件反射。在技術人員的悉心照料下,犢牛慢慢能夠自行吃上母牛的初乳,免疫力也在逐漸提升。
目前,這頭犢牛的生命狀況良好。農戶對橫瀝鎮農技“輕騎兵”提供的技術到戶指導十分滿意,豎起大拇指表達了對他們的稱贊。
來源:橫瀝農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