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技鄉村行,輕騎兵有我。東莞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高級工程師鄒濰力,受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邀請,針對中華鱉夏季病害防控措施展開田頭授課,讓我們一同來了解一下!
夏季來臨,氣溫和水溫逐步升高,強對流天氣也變得頻繁起來,養殖水域環境變化明顯,這容易導致鱉的代謝失調,進而誘發各類病害。從近幾年的監測情況來看,中華鱉在夏季的主要病害包括白點病、出血性腸炎、腐皮病、穿孔病、紅脖子病、紅底板病等。特別是幼鱉的白點病和成年鱉的腸胃炎,在夏季發病率高且傳播速度快。
那么,在夏季該如何做好養殖中華鱉的病害防控工作呢?防控的關鍵在于“防”字,日常的管護工作就顯得極為重要。總體而言,要秉持全面預防、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
科學管水
優質的水質能夠為中華鱉的生長以及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擾,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在日常養殖管理中,我們要借助水質快速測定儀或者試紙條,定時對養殖水質進行監測,及時掌握水體的pH值、溶解氧、溫度、鹽度、氨氮、亞硝氮等數值的動態變化情況。同時,結合顯微鏡等輔助手段,查看養殖水體中是否存在寄生蟲、纖毛蟲等致病微生物,再根據水質監測的結果,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在天氣變化前后,要及時潑灑消毒劑、水質調節劑等,以便盡快恢復養殖水體環境。
合理放養
一是合理控制放養密度。夏季,中華鱉生長迅速、食量較大、代謝物較多。如果飼養密度過大,水質調節不及時,就容易造成水質惡化,并且鱉之間相互撕咬的幾率會增加,從而誘發細菌性疫病。
二是進行合理的品種搭配。合理的品種搭配不僅能夠提高單位水體的養殖效益,還可以充分利用水域生態系統內的物質和能量,促進水體生態平衡。通常情況下,將鱉與鰱魚、鳙魚進行混養,或者與稻蝦混養,這樣容易形成穩定的餌料供應循環,提高飼料利用率,優化水質環境。但在混養過程中,禁止搭配青魚、大口鯰、黃鱔等。
三是做到合理飼喂。中華鱉的飼喂要遵循定點、定時、定量、定質四個原則,在此基礎上,還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進行投喂,避免因高溫導致食物腐敗,進而引發腸炎類疾病。此外,在夏季,還需要在飼料中適當添加益生菌以及魚腥草、黃芩、茯苓、板藍根等復方中草藥,以優化腸道菌群結構,提升中華鱉的抗病能力。
其他注意事項
除此之外,養殖戶還要養成細心用心、定時巡塘的好習慣,及時觀察鱉的采食、游動、體態、體色等情況。一旦發現異常,要及時進行隔離和全塘消毒,并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來源:東莞農業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