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激發觀賞魚產業新質生產力,助力東莞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7月12日,東莞市觀賞魚產業高質量發展交流會在東莞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以下簡稱市疫控中心)同沙基地盛大召開。此次會議吸引了150多位行業專家、科研單位代表、高等院校學者以及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同為東莞觀賞魚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
本次交流會得到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和廣東水產學會的專業指導,由市農業農村局主辦,市疫控中心承辦。省農業農村廳、市農業農村局、珠江水產研究所、廣東水產學會、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省休閑漁業與垂釣協會、省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等單位領導,以及全市各鎮街(園區)農林水務局相關人員、行業專家、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和企業代表共同參加了此次會議。
會議取得了豐碩成果。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與市疫控中心成功簽約,達成意向合作共建“(東莞)產學研合作基地”;東莞市常平濤哥錦鯉養殖場、廣東俊一錦鯉養殖有限公司、東莞市唯美水族有限公司、松湖水產品養殖有限公司、廣東綠卡實業有限公司和東莞市綠源龜鱉養殖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被授予“東莞市漁業試驗示范合作基地”牌匾;東莞市麻涌龍淇錦鯉養殖場和東莞市常平濤哥錦鯉養殖場被授予“廣東水產學會科普教育活動基地”牌匾。這些成果有力地促進了東莞企業與科研院校的交流與合作,為觀賞魚產業的科技創新奠定了堅實基礎。
會上,珠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牟希東、省休閑漁業與垂釣協會專家智庫召集人葉煥強等6位專家代表,對東莞觀賞魚產業當前的發展狀況和市場應用前景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圍繞科技創新、政策扶持、品質提升和產業鏈協同等方面展開了熱烈討論。牟希東和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正高級工程師鐘小慶分別以“廣東休閑漁業發展現狀與對策”和“如何以新質生產力引領觀賞魚產業發展”為主題進行了專題分享。交流環節不僅拓寬了從業者的視野,也為行業主管部門和技術推廣部門更好地服務產業發展提供了全新思路。
據了解,觀賞魚產業已成為現代漁業和休閑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投資小、占地少、收益大、生產周期短、收入回報高等顯著特點,在促進農民增收、推動鄉村振興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目前,東莞觀賞魚產業已構建起集繁育養殖、銷售配送、飼料漁藥、水族設備、休閑觀光、文化交流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東莞市成立了錦鯉協會,并連續舉辦了多屆中國國際錦鯉大賽,涌現出廣東俊一錦鯉有限公司、三和田養殖場、濤哥錦鯉養殖場等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頭部企業。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全市觀賞魚規模養殖面積約1000多畝,年產值約3.76億元,約占全市水產養殖總產值的1/3。
今年,東莞市提出了“積極發展農村特色產業,培育壯大筍殼魚、觀賞魚兩條特色名魚,打造高端品牌”的部署要求。接下來,市農業農村局將聚焦“百千萬工程”,通過支持產業發展、拓展渠道市場、加強品牌建設、強化科技支撐、加強文化宣傳、推動綠色發展等一系列措施,大力加強“新、奇、特、稀、珍”觀賞魚品種的選育繁育和推廣應用,堅持產學研一體、漁文旅融合,攜手各方共同推動觀賞魚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來源:市疫控中心、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