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運用新技術開展灌溉工作,不但能夠達成科學用水、節約用水的目標,節省下寶貴的水資源,還能夠推動農業增收……
近日,記者探訪了企石鎮清湖村綠耕智慧農業基地。在基地內,農作物呈現出一片綠油油的景象,生長態勢十分良好。基地采用的智慧中心平臺上,氣象、土壤濕度、用水量等各類數據不斷交替顯示,為農田里的作物生長提供了科學依據。
果農潘滿相提到:“傳統的人工澆水方式,要把整個基地灌溉一遍,既耗費人力,又浪費水量。”自從引進了智能噴灌系統后,通過手機APP發出操作指令,預埋在田里的滴灌設施就能自動進行澆灌,而且還可以控制水量,實現了從“澆地”到“澆作物”的轉變。當大棚內溫度過高時,管道頂端的霧化噴頭會將水噴灑到空氣中,起到降溫的效果。
據潘滿相介紹,水肥一體化灌溉(智慧滴灌)會根據植物的實際需求進行滴灌,能更有效地節省肥料和水。傳統灌溉的面積較大,灌溉量也較多,相比之下,智慧滴灌能節省三分之二的用水量。
針對這一情況,企石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表示,接下來將進一步加大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推廣力度,充分發揮農業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引領作用,助力企石現代農業實現快速發展。
來源:南方+